華裔法學教授蔡美兒新書「虎媽的戰歌」引起各方熱議,她主張的嚴苛教養方式,令許多美國家長們感觸良多。不管是華裔媽咪還是美國媽咪,大多數人認為,父母應該身兼孩子的老師和朋友,教養孩子最好是「中西合璧,因材施教。」
義大利裔媽咪:管教靠規矩
紐約公校教師Karen表示,雖然女兒就讀曼哈坦上西城Anderson資優班,成績也不錯,但她和丈夫都成長在義大利裔天主教家庭,與學習成績相比,更重視孩子的品德修養。她開玩笑說,自己是蔡美兒筆下典型的「美國媽咪」,非常重視孩子的心理感受和自尊,「我很難想象用強硬的口氣說女兒『垃圾』,她非常敏感,但這並不等於不管教孩子,我會為女兒訂下規矩,譬如,要自己定時整理房間,女兒都會做到」。
Karen說,居住在紐約的優點是可以接觸不同族裔的移民家庭,她盡可能安排孩子與不同族裔的同學和朋友交往接觸,讓孩子了解不同文化,她認為蔡美兒不能代表所有華裔家長,「我認識的華裔家庭中既有嚴格要求孩子練琴、做功課的家長,也有跟我一樣已西化的華人媽媽。」
小留學生媽咪:自信品格更重要
曾以「媽媽不必當超人」一書在台灣和美國華裔社區引起關注的「紐約瘋媽」Jenny王於13歲移民美國,在美國接受中學及大學教育,對中西教養方式都深有體會。她說,蔡美兒的著作內容節選在華爾街日報刊登後,朋友們紛紛轉給她看,因為蔡美兒的教育方式與Jenny完全不同。Jenny在網路上開部落格寫文章和寫書,其初衷即是為了讓父母了解孩子在美國成長所經歷的痛苦,希望亞裔父母避免親子教育的盲點,以太中國式的教育方式窒息孩子。
Jenny說:「我皺著眉頭看完蔡美兒的文章,字字句句令人驚訝。蔡美兒是美國土生土長,經歷過華人打罵式的家庭教育,她卻用同樣的方式教育子女,實在令人難以想像。」
Jenny指出,蔡美兒頗為乖順,幸運的是,她在「專制」的教育方式下成長,能夠順利進入哈佛大學並以優異成績畢業,並擔任耶魯大學教授,而如果換作是比較叛逆的孩子,鞭打式教育恐怕只會適得其反。「我認為如果自己在這種環境下長大,就不可能取得她那樣的成就。」
「紐約瘋媽」的大女兒目前就讀六年級,二女兒和兒子分別就讀三年級和幼稚園,孩子們在學校考滿分從來不是來自父母的壓力。Jenny表示,她對兒女學業成績當然有一定的要求,但孩子不認為考好成績是為了取悅父母,而是為了自己。
「紐約瘋媽」更像蔡美兒筆下的典型「美國媽咪」,她在孩子很小時就積極安排孩子參加玩伴日(playdates)和朋友家過夜(sleepover),「孩子們到猶太裔、義大利裔、愛爾蘭裔等不同種族和文化的家庭玩,他們不僅看到別人家中的擺設,一個玩具的不同玩法,更看到不同文化背景下,孩子與父母的互動方式,這是書本上學不到的,以後投入社會,與別人意見不同時,知道如何有效溝通。」
Jenny說,如果在孩子的分數和品德之間必須選擇,她會將重點放在培育孩子的品德。她說,實際上,品性好且有自信和社交技巧的孩子,學習成績也不會差,他們會對自己有要求,「我希望華裔父母能中西合璧,取各方之長,培養成功和快樂的孩子。」
華裔媽咪:孩子個性需求各不同
角聲使命中心家庭部主任江琬瑜表示,耶魯大學教授蔡美兒強調嚴苛式管教,華人家長對她的教育方式較少爭議,但她以為每個父母都有個別教養孩子的方式,孩子的性格和需要也不一樣,有的孩子可能在父母嚴厲管教下能夠成材,但也有孩子會因父母指責而心靈受傷,甚至有些青少年不堪壓力走向自殺。
江琬瑜說,她和許多第一代華裔移民父母有相同的求學經歷,都曾經歷競爭激烈的考試過程,且從小每天上課加上作業及複習都得十多個小時,但移民家庭的孩子們習慣美式教育體系,不可同日而語。她也聽說有些華裔父母為孩子報各種補習班,學校和補習班功課太多,孩子受不了作業壓力甚至痛哭。
江琬瑜認為,部分華人父母希望孩子好好學習,期待他們長大從事律師、醫生等專業,並以此判斷教養孩子是否成功,這也無可厚非,每個家庭培養子女的目標不同。她認為父母成功的定義,應在於「把孩子培養成健康、快樂、走自己喜歡的道路,且有愛心,願意幫助別人的人」。
江琬瑜曾在「安亞」一書中描述如何不厭其煩教患有唐氏症的女兒學唱歌、講話,但是否該「挑戰孩子,力爭做得更好?」她強調完全取決於父母認為是否有意義。譬如,在學習數學方面亞裔學生一向表現突出,許多華裔孩子五、六歲即背誦乘法口訣,這對孩子學好數學究竟有多大助益?仍未可知。
另外,江琬瑜說,教養孩子也是一門藝術,父母需要學習如何用聰明的方法達到目標,關鍵更在於孩子的興趣和熱情,沒有熱情投入其中,不易有成果。以角聲使命中心舉辦的兩個中文班為例,其一以「學術」的方法講授中文,要求孩子會聽說讀寫,要求學生完成的作業較多。另一個班卻以會話為主,通過學兒歌、聽故事引發孩子學習興趣,因學習環境較輕鬆,卻引發孩子們學習興趣,許多孩子會講中文後,對讀寫中文也更有興趣。
江琬瑜表示,對於蔡美兒的教育方法,她希望能從中找到可以借鑒的地方,因為「批評別人很容易,但做一個好媽媽很難」。而她對蔡美兒觀點較認同的部分是,美國教育方式主張不斷稱讚孩子,轉彎抹角淡化孩子的短處,久而久之將不利於孩子成長。
猶太裔媽咪:亞裔有秘密武器?
家住拉斯維加斯的Daliah和同為醫生的丈夫育有三個兒子,她說,經驗和處境不同的媽媽們,對「虎媽的戰歌」有不同解讀,而她是笑著讀完這本書的。Daliah在紐約長島長大,對亞裔追求學術成績和音樂方面花費的心血「十分敬畏」,她說,她就讀公校時,過去班上都是像她一樣的猶太裔學生名列前茅,但後來長島許多好學校的精英學生更多是華裔和韓裔。「我媽媽曾和同學的父母討論,亞裔到底有什麼秘密武器?也許『虎媽的戰歌』會給他們部分答案。」
Daliah說,自己對三個兒子管教很寬鬆,「做醫生是我父母的期望,我很感激他們將我引導到這條道路,對於自己的孩子,可能因為他們還小,我不會給他們壓力,讓他們各自選擇人生的路。」
Read more: 世界新聞網-北美華文新聞、華商資訊 - 眾媽議虎媽 妳是那種媽?